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2294|回复: 0

说说方言

[复制链接]

55

主题

70

帖子

1万

积分

VIP会员

积分
10075
发表于 2021-5-7 09:32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方言(英文:topolect、dialect [1] )一词最早出自扬雄(前53—18)的《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一书。“方言”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,中国人口中所称“方言(Topolect)”是一个政治学概念,实为“地方语言”,又称“白话(Vernacular)”、“土话”或“土音”,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,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。
欧洲人口中的“方言(Dialect)”是一个语言学概念,指的是十八世纪后开始普遍称呼的位于“语言(language)”下一级的“方言”,它根据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(发音词汇语法)划分出语系(family)、语族(group)、语支(branch)和语言(language),位于语言下的则是方言(dialect),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,“汉语方言”翻译成英文则是“Varieties of Chinese”。
根据欧洲人的理解,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、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语言,那就是方言。
语言的地方变体。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、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钧世》:“古书之多隐,未必昔人故欲难晓,或世异语变,或方言不同。”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》:“移家南渡久,童稚解方言。”明唐寅《阊门即事》诗:“五更市买何曾绝?四远方言总不同。”冰心《再寄小读者》八:“他的诗是用方言写的,富于人民性、正义感,淳朴、美丽。”
意义
[url=]编辑[/url]




文艺
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看,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某一地方言或几地方言的运用。在以话本为其雏型的明清白话小说中有许多方言成分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了解这些方言成分不仅对于欣赏作品的内容大有帮助,并且在考证小说的作者、籍贯、成书过程、版本优劣等方面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线索。
方言文学倘若指各地民间歌谣戏曲曲艺,那自然是源远流长;倘以小说而论,真正的方言小说则在清末兴起。明清白话作品中有许多方言成分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胡适说:“从文学的广义着想,我们更不能不依靠方言了。文学要能表现个性的差异:乞婆、娼女人人都说司马迁、班固的古文固是可笑的,而张三、李四人人都说《红楼梦》、《儒林外史》的白话,也是很可笑的。古人早已见到这一层,所以鲁智深和李逵都打着不少的土话,《金瓶梅》里的重要人物更以土话见长。评话小说如《三侠五义》《小五义》都有意夹用土话。”⑨其实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三言》、《二拍》、《儒林外史》、《说岳全传》等作品中保存的当时大量的口语资料,既反映了近代汉语的发展概貌,也说明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。在清末之前纯粹用方言来写作的小说并不多见,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用北京话写的有文康的《儿女英雄传》、石玉昆的《七侠五义》;用扬州话写的有邹必显的《飞跎子传》;用苏州话写的有韩子云的《海上花列传》和张春帆的《九尾龟》(限于对白);用北部吴语写的有张南庄的《何典》等。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淘缘社区  

GMT+8, 2025-5-24 05:32 , Processed in 0.097106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